主题: 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林地保护关系

  • 龙泉
楼主回复
  • 阅读:365
  • 回复:0
  • 发表于:2019/3/19 15:59:44
  • 来自:四川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泉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态系统演进的主导因素。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口规模小,生产活动范围小,强度不大。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大工业,大城市的发展,森林的有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产生了耕地锐减、林地缩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问题。这些问题在成都龙泉驿地区同样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出来。这种工业主导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挤占了不可替代的生态产业发展地位,成为成都东部经济发展模式急剧转型的最大推手。几乎与之同时出现的是,人口暴增与耕地林地锐减并存,城市急剧扩张与碳排量急剧增加并存,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大量圈占与生态林锐减并存。通观龙泉驿区经济转型的利弊,发现林业发展后劲不足与森林资源被挤占是当前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森林资源建设和生态林覆盖面的稳定扩大,关涉到龙泉驿区经济建设成败,关涉到成都东部经济建设成败。

实施绿色龙泉发展战略

从加强生态建设的战略高度调整龙泉驿区经济发展战略采取渐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从长远看,当前龙泉驿产业结构2:3:1并非最佳结构。经济发展战略龙泉驿区已经从工业起步完成了发展的初步积累。根据当前成渝经济圈发展格局和天府机场新建带来的地利优势,龙泉驿发展战略应该是生态服务产业为主,承接成渝休闲观光业、以成都东部田园风光为特色的“花果山”观光休闲副中心。具体设计是:以龙泉山为中心,大力营造生态林,在一定时期内,形成龙泉山国家级森林风景区以龙泉驿区西部平原区为客家民居文化为特色,建设现代民居文化城镇群,作为龙泉山森林公园的缓冲地带。从交通上,打通龙泉驿与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机场的复线轨道交通,把龙泉驿建设成为缓解并承接两大机场的生态节点和中转站。水域上,规划实施“引水入龙”和筑坝蓄水工程,再造二三条东风渠,建造战略型蓄水大坝,彻底改变龙泉缺水的历史劣势。林、水并举,建构“东部葱茏青山,西部碧水荡漾”的现代公园城市生态图景。

加强生态林建设

(1)建设龙泉山森林风景区。结合“长防工程”,规划“蓉东森林防护带”,协同相关区域,将龙泉山脉作为整体纳入植树造林范畴,建设国家生态林风景区。按照“分类推进、梯次营林”的思路,在不同的区位、高程和土壤带建设不同树种、林种。在生态脆弱的环节,选择水土保持力较强的树种林种,如黄葛树(大叶榕)、香樟、榉树、榆树等,在城镇较为密集的环节,选植银杏、杨、柳等,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建造互补互营的大片连体的森林景观。

(2)发展生态链产业。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科学区分经济林与生态林,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性好的林下产业。一些产量大的经济林,不一定全部走采摘上市的旧模式,可以试行游客自便品尝与就地补偿生态链的模式,形成树、果、生物(动物)、人类有机循环的科学生态链。

(3)加强水源涵养区建设。在西部地势低洼的区域和东部巨大沟壑选址,再造三到五个集旅游观光与生态涵养结合的大型水库(湖泊),以水道将这些大片水域(含龙泉湖)连接起来,观光与人居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提高田园城市周边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补偿长期不足的龙泉水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水域经济,适度养殖、科学管理,造就龙泉驿水源、水域、水产和水域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新格局。

(4)改革城市设施和转变人类消费行为方式。科学编制绿色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城市“摊大饼”发展的陈旧模式,结合森林水域建设,城镇域林、水错落,城镇与林、水互补,提高城市设施的生态建设功能,提高生态建设的人居服务功能,建设龙泉驿人居——生态特色模式。加强市政设施的绿化功能,控制当前排气、排污过量的设施,改造过时落后的市政设施。如用绿色能源交通工具替代油气交通工具,改变宾馆、居民厕所污染排放模式,提倡节水、节能、无纸生活设施。加强驻地学校、机关单位和新进人口生态观教育,开办“龙泉生态讲堂”,从观念上、软环境上改变传统习惯,形成洁净、节俭、高效的生活方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